來源:齊魯網
2020-11-14 13:20:11
齊魯網·閃電新聞11月14日訊 (山東電視體育頻道 韓雷 孫東昊 通訊員 靳立超)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發布的《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》的通知於9月21日正式印發,在體教融合方麵,泰安市已經走在了全省的前列。近年來,泰安市通過不斷推動“體教結合”向“體教融合”發展,在全市形成了競技體育人才輩出、競技實力持續攀升的良好局麵,並且蹚出了一條以網球、籃球、射箭為代表的市級運動隊和學校合作辦隊的新路子。
網球:行進在崛起的發展之路
在今年10月份舉行的山東省網球冠軍賽上,隻有短短三年球齡的孫嘉憶,一人獨得乙C組女子單打、女雙兩項第一,這位名不轉經傳的小姑娘則是泰安市青少年網球隊的一員。因為打網球,孫嘉憶也成為了同學們眼裏的小明星。“我挺喜歡打網球的,打網球也能鍛煉身體,我打完比賽回學校的時候,同學們都會問我得了第幾名,然後我就很自豪!”在采訪中,孫嘉憶毫不掩飾自己的激動。
在這屆比賽上,泰安市青少年網球隊共獲得5金1銀2銅的好成績,而在8月份省內最高水平的山東省網球錦標賽上,泰安市獲得了三金二銀一銅的好成績,這也實現了泰安競技體育史上省級賽事網球項目金牌零的突破。成績的背後,是泰安市在網球發展之路上的不斷探索,為深化青少年網球事業,泰安市堅定不移走“體教結合”之路,推進校園網球項目的深入發展,逐步打造符合人才培養和網球發展規律的校園網球教學體係、競賽體係,逐漸形成了“政府+社會力量+專業俱樂部+學校+家庭”的多元培養模式。包括孫嘉憶在內,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這種模式下受益。
網球,一直都被人們當作一項貴族運動,不管是打網球所需要的裝備還是訓練場地通常都需要很高的費用。作為孫嘉憶的父親,孫健剛開始也有著同樣的顧慮,“這個網球運動說實在的花費確實挺大,但是通過體育局和俱樂部的爭取,孩子的訓練費用、各項費用,都能保持在一個,讓我們家長還可以接受的層麵,所以這一方麵也感謝卓易網球俱樂部和體育局,對泰安網球的支持!”
2014年,泰安市體育局、泰安市體育中心和卓易網球俱樂部共同建隊,成立了第一支泰安市青少年網球隊。期間。泰安市體育局和體育中心為隊員們提供了場地保障,以及比賽、訓練的資金保障,網球隊也從全國引進了一些優秀的教練員,這樣讓泰安市青少年網球隊的孩子及家長有了很大的受益。目前,泰安市共有6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、1所“鄭潔”網球特色學校、11所泰安市校園網球推廣示範學校,其中,2所示範校和1所俱樂部(卓易網球)通過中國網球協會的測評,被掛牌授予了“中國網球協會少兒聯盟會員單位”的稱號。
“目前泰安市的網球環境,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,一是政府、體育局以及教育局對網球項目的重視,和大力的政策上麵的傾向,還有現在校園裏對網球的重視和普及,再是目前我們網球接連取得優異的成績。接下來,我們會努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好、更高的平台,讓他們走出泰安,走出山東,走出全國。”泰安市卓易青少年網球俱樂部總經理張寧表示。
據了解,2019年,泰安市青少年網球發展領導小組、泰安市青少年網球發展聯合會相繼組建,標誌著泰安市青少年網球發展進入了多元化、多維度、專項化、市場化的新的曆時時期。同年,“鄭潔杯”全國青少年網球積分賽永久落戶泰安,並且30-50所“鄭潔”網球特色學校將在未來8年內陸續掛牌。今年7月,泰安市體育中心、泰山外國語學校、卓易網球俱樂部三方簽署《泰安市青少年網球隊合作共建框架協議》,為全市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打造了15年“一貫製”發展新模式。此外,今年投資800萬元新建成的泰安市體育中心大眾網球場,擁有六片國際先進的硬件設施,加上原有四片場地的規模,可滿足承接400人以上的大中型青少年網球賽事,為全市網球運動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。
泰安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許兵認為,體教融合的發展,關鍵在“育”上,教育要全麵,體育要可持續,“我們要找到一個切合點,在發展過程中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杠杆,那就是競賽杠杆作用。一定要打造好競賽體係,去年我們與鄭潔女士進行合作,打造鄭潔杯網球比賽,效果非常明顯,同時我們泰安也打造自己的品牌賽事,主要是以泰安市錦標賽和泰安市聯賽為主,創辦了泰山小將等一係列的品牌賽事,使我們孩子能夠得更多的競賽鍛煉。”
籃球:探索“完全融入式”辦隊模式
2011年,為創新“體教融合”新思路,泰安市決定將男籃項目與泰安二中、泰山博文中學實行“體教結合”辦學,並大膽嚐試完全融入式結合,即將整個體校男籃隊員全部安排到二中、博文中學生活、學習、訓練,教練員一並隨隊參與管理訓練,這在泰安市乃至山東省都是一個創新。談及當時的初衷,泰安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許兵說道:“我們當時考慮把籃球選擇一個優質的教育資源,把我們的體校的籃球的優質資源植入進去,形成教體兩家、共抓共管 、共贏共享的這麼一個局麵。”
尚軍是泰安市體校的籃球教練,從2011年到現在,他是這種模式的見證者、實踐者,但在當時,對於這種嚐試,這種探索,他也有很多擔憂。
由於學校管理比較嚴格,要求比較規範,體校的學生相對而言紀律性也比較差,尚軍擔心隊員們去了新學校以後不能適應,除此之外,隊員們的訓練時間以及質量能否得到保障,也是一個大問題。“學校當時統一思想,後期整個學校也為體校的隊員們製定了相關的政策,同時也拿了一些很多方案,例如隊員們剛開始適應不了,還需要出去打比賽,學校就安排老師們‘開小灶’,為隊員們定時補課,訓練時間安排上也盡量避免與文化課衝突,慢慢的隊員們也適應了這種模式。”博文中學校長趙洪霞說道。
十年磨一劍,“體教融合”式辦學模式逐漸穩固,校際合作成效顯著。訓練成績方麵,從2018年開始,泰安市各支籃球隊在全國U係列比賽、青運會、山東省錦標賽以及初中聯賽中取得佳績,同時,還為山東省青年隊輸送了大量人才。在這種模式下,尚軍也看到了隊員們的改變,“我最大的感觸,就是我們的學生在文化學習、文明禮貌以及做人方麵有了非常大的提高,我們的學生跟著普通生一塊上課,通過這種耳濡目染,孩子們的學習意願強了,反過來他們在訓練中注意力和執行力也有了很大提高。”尚軍還表示,隊員們對籃球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變化,“他們原來都是一種被迫性的訓練,而現在這種主動訓練,這也得益於體教融合這種模式。”
此外,這種融合式辦學模式對泰安二中、泰山博文中學的體育工作也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。博文中學籃球社團的成立,籃球課程的開設以及班級籃球賽的舉辦,成為該校一項亮點工程。學校體育氛圍濃厚,學生更加積極樂觀、身心素質得到提升,更有利於德智體全麵發展。可以說,泰安市男籃隊和學校體育工作達到了相互促進、相互融合的雙贏局麵。
“這種教體結合反而促進了孩子的全麵發展。”泰安市博文中學校長趙洪霞向記者透露,在這種模式下,近幾年博文中學輸送的學生考上清華大學、北京體育大學等名校的有60餘名,“我們也會堅持把工作繼續做下去,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。”
泰安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許兵認為,體教融合是一篇大文章,事關我們國家青少年的未來,事關民族的強盛,“我想作為泰安市的體育局長來說,一定要把這項工作抓在手上,紮紮實實的抓,創新的抓,把這項工作做好它,使青少年能夠更好的為我們國家,貢獻自己的力量。”
射箭:打造“小學—初中—體校人才培養鏈”
2009年,對於泰安市泮河中學來說是特殊的一年,泰安市第一支射箭隊在泮河中學組建成立,成為泮河中學特色項目。射箭隊成立之初,資金困難,教練稀缺的問題也伴隨而來,秉著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的理念,泰安市體校派教練員重點培訓泮河中學體育老師,並推薦畢業的優秀退役運動員至泮河中學任教,協助泮河中學組建起自己的射箭教練員隊伍。
張東利是泮河中學的一名體育老師,從一無所知到獨立帶隊,他的成長也見證了泰安市體教融合射箭項目的一步步發展。剛開始,學校基礎條件不好,五六個隊員,七八張弓,十來個靶子就組成了學校的射箭隊,而張東利在體校老師的幫助下,也慢慢的摸索出了門路,“起初是我們教學生,後來張老師(張東利)也比較上心,天天盯著,天天靠著,在我們的幫助下,慢慢張老師也都會教了。”泰安市體校射箭教練丁文浩說道。
射箭是一項對心理素質要求極高的項目,為了更好的做好訓練工作,張東利自學心理學,為隊員做心理疏導,同時,泮河中學也加大投入,泮河中學的畢業生也逐漸地被輸送到泰安市體校。2013年,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命名泮河中學為“全國射箭重點學校”。第23屆省運會備戰周期,泰安市體校與泮河中學“體教融合”模式在磨合中基本成型。目前,泮河中學射箭隊正在為泰安市培養25屆省運會苗子,成為泰安市射箭隊名副其實的後備基地。
泮河中學的體育和教育融合相得益彰,通過10多年射箭運動項目的開展,參與射箭項目的訓練隊員,不但不影響學習,反而更加促進了文化課學習。通過射箭,隊員們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道路,泮河中學校長曹厚明表示:“首先,我們為訓練優秀的射箭隊員找出口,把他們送上專業道路,這是一應該是一個必須要好好做的文章。另一方麵,我們也在積極探索,對一些不想參與或者說不適合參與這種專業訓練的優秀隊員,需要向一些高中學校進行再次融合與合作,讓所有孩子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路。”
為進一步拉長、穩固這條人才培養鏈,2014年底,泰安市體校幫助王莊小學打造特色小學,成立王莊小學射箭隊。2015年,泰安市體育局將王莊小學、泮河中學評為“泰安市單項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”,並給予專項經費扶持。至此,小學—初中—體校這一後備人才培養鏈成型。
通過泰安市體校、王莊小學、泮河中學三方辛苦耕耘,射箭項目終於迎來了豐收。泮河中學隊員宋盈秀在2019年山東省錦標賽中摘得個人賽1金、團體賽2金;王莊小學輸送的吳子涵、孫鳳儀兩名隊員在2019年的山東省錦標賽中,二人取得團體冠軍;2020年,吳子涵取得山東省錦標賽個人淘汰賽冠軍。
如今,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聯合下發了《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》,泰安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許兵也表示,《意見》具有指導性,打破了一些壁壘,“我想泰安體育在三種模式的基礎上,進一步加大體教融合,無論是在運動隊的合辦,競賽體係的建立,學生的培訓等方麵加大融合力度,在體教融合的問題上,我們已經向省體育局提出了先行試點的要求,我們一定要率先嚐試,為我們山東省體教融合的發展,貢獻泰安的力量。”
想爆料?請登錄《陽光連線》( https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撥打新聞熱線0531-66661234或96678,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(@齊魯網)提供新聞線索。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-81695052,誠邀合作夥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