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齊魯網
2019-12-18 18:36:12
編者按:12月16日至18日,山東省青聯十三屆全委會、山東省學聯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將在濟南同時召開。在齊魯大地上,有著這樣一批熱血青年,他們堅守理想信念,腳踏實地、苦幹實幹,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創造新業績,擔當新使命,建功新時代。
一米九的身高,讓他一眼就從人群中“脫穎而出”;古銅色的皮膚,看起來健康而又充滿活力;棱角分明的臉上,時刻保持著微笑,讓人感到親和又自信;初見張京坤,這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。在前往房間采訪的路上,張京坤一刻也沒閑著:他一直用微信與團隊溝通自己的下一個視頻的製作細節,“這個動作應該這樣拍,那個鏡頭幹脆就不要了,某某某個環節還是要重複一下......”29歲的青島小夥張京坤有著很多“身份”:網絡粉絲過百萬的時尚達人、攀爬自行車側跳高度的全國紀錄保持者、中國極限運動推廣者、自媒體達人……但他更喜歡別人稱他是一名專業的攀爬自行車車手。
與車結下“不解之緣”
張京坤1990年出生在青島的一個軍人家庭,得天獨厚的環境,讓他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身板,張京坤與自行車第一次結緣,是父親買了一輛自行車送他做生日禮物,那時的他隻有3歲,“其實那個還不能算是真正的‘自行車’,和現在小孩的玩具車一樣,它是後輪兩邊帶有輔助輪的那種。”如今再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,張京坤仍然記憶猶新。
直到上小學,由於家距離學校比較遠,父親才給張京坤買了一輛二手山地車,這也算是張京坤自己人生第一輛比較專業的單車。“我記得有天早上和父親一起晨練,我騎著自行車他跑步,然後在一個下坡上,我騎著自行車很快的超過了爸爸,然後他真得很努力的在跑步,但是始終沒有我快。那一刻,我覺得騎上自行車就有種踩上風火輪一樣的感覺。”
也許就是這一瞬間的快樂,如同一粒種子暗暗在張京坤的內心埋下,隨著張京坤對於自行車越來越喜愛,這粒“快樂”的種子也慢慢的開始生根發芽。那天,張京坤偶然無意中在馬路上看到有人把車子抬起,隻用後輪騎行,驚歎之餘後的張京坤深深迷戀上這種騎法 。“當時我看到那群人玩車的時候,內心就激動地想,原來我腦海中的那些想法都是真的,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這樣騎車。”
找到了人生開掛的鑰匙
那粒“快樂”的種子終於在張京坤的內心開花。此後,張京坤“著魔”似的喜愛上了自行車攀爬這項運動 。由於攀爬自行車這項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低,教學資源匱乏,張京坤就開始了自學之路,他利用空閑時間到網上觀看國外的網絡教學視頻,看完就自己摸索視頻中的動作,定車就是這項運動中最基礎的工作,“有一次無意中,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突然站在車上就定住了。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,回頭一想,我剛不就是定住了嗎?從那一刻開始,我就慢慢找到了感覺。”
張京坤說,自己其實並不算是有天賦,光是定車,自己就苦練了兩三個月的時間,“最難的是0到1的過程,如果你把這個當做一個長期的訓練,你會感覺很苦惱,而我很喜歡騎車,在這個過程中,我感受到的隻有樂趣。”
張京坤開掛的人生就此開始,2012年張京坤獲得上海國際極限運動大師賽亞軍 ,2014年張京坤獲得BIU攀爬自行車世界大師賽第四名 ,2015年張京坤參加張家界天門山速降賽,挑戰999級天梯賽道,被稱為"天梯舞者",他還在薑文導演的電影《邪不壓正》中為彭於晏做替身,被成龍評價是“飛車屆的龍虎武師”.......
為了騎車夢,與父母“鬥爭”到底
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滿是荊棘,這條道路上,張京坤騎著他的車子,多高的山路他都上過,多深的溝壑他都跳過,但是這條路上最難邁過的還是父母的羈絆。
張京坤出生在軍人家庭,父母的觀念都非常的傳統,作為一名師範專業的學生,家人希望張京坤畢業後當個老師或者考個公務員,就這樣安安穩穩過活。
“小時候還好一點,但是當我的愛好與我的學業有衝突的時候,他們是非常反對的。”張京坤與父母之間的“鬥爭”早在初中就已經開始,中考前夕,父母終於對張京坤下了“最後通牒”,車子要麼拆掉要麼就賣掉,“我馬上就把車子就拆掉了,放在床底下。然後我晚上趁他們都睡著了,打開燈,偷偷的把車拿出來,再裝起來,然後再騎騎車。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,張京坤不由得偷樂起來。
之後的高中三年,再到走進大學的校園,張京坤與他的車一直都是如影隨形。為了逼張京坤“浪子回頭”,父母開始斷了張京坤的“財路”,“他們隻給我交學費的錢,我就靠騎車去外麵做商業演出,從50塊錢、100塊錢慢慢攢,然後用攢下的錢去養活我的愛好。”
“直到近幾年,我在這個行業做出了成績,而且有了穩定的收入,他們才開始慢慢接受,開始支持我的工作。”張京坤說,現在媽媽是他最忠實的“鐵粉”,“當你為夢想堅持的時候,那個過程一定很累,咬咬牙,拚下去,結果出來後,你一定會笑得很開心。”如今,張京坤有自己的拍攝團隊,他在抖音、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粉絲已經累計超過百萬。
“我就想證明給他們看,坤哥還是那個坤哥”
在過去的十年中,張京坤因為練車受下的傷不下20處,全身加起來縫了200多針,而最重的那次傷發生在2016年,那一次是張京坤離放棄夢想最近的一次。
2016年4月,張京坤在一處廢舊工廠設計了一個極限單車的挑戰項目,那是他“蓄謀已久”的一個項目,“當時很多國外的車手都在瞄著我說,他現在練得很好,其實就是缺一個成型的作品,而我自己還是很有想法,我覺得我一定會做一個非常棒的作品,證明給你們所有人看。”
沒曾想到,開機的第一個鏡頭,意外就發生了。“我從四五米的高度滾下來,頭朝下紮到了地上,落地的一瞬間,我的耳膜能聽到骨頭斷裂的聲音,那一刻知道就自己完蛋了,慢慢的眼前就黑了。”再次醒來的張京坤已經是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了,經過診斷,張京坤的脊椎一至五節全部斷裂。
“那段日子,我強迫自己什麼都不要想,隻管安心養傷。”也許是上天眷顧,憑借頑強的意誌力,張京坤逐漸好轉起來,受傷僅僅半年之後,張京坤就背著滿身的鋼釘和鋼板,參加了電視節目的錄製,“當時身體方麵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,我想借那次機會證明給他們看,坤哥還是那個坤哥,我還是能騎車,我回來了。”張京坤說,隻要車輪還在轉動,他的腳下永遠是精彩的人生路。
從自行車跨界自媒體 夢想照進現實
如今是互聯網的時代,是自媒體盛行的時代,張京坤也意識到可以通過網絡來傳授自已的經驗,讓更多的人了解攀爬自行車這門極限運動,通過這種方式把自身的價值無限擴大。
麵對這樣的跨界,張京坤要從零開始,接受新的考驗。“我嚐試做了‘坤哥教你騎’這個欄目,不會做視頻,我就私下裏自己學習剪輯,然後去買設備,學習拍攝。其實最難的是就是堅持,兩年內,不管其他工作有多忙,我每個星期都要出一篇視頻教程,慢慢的,我的視頻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,然後他們都樂意幫助我轉發。”
目前,張京坤正在做一個叫做“騎行天下”的外拍項目,他說,他要騎著自己心愛的單車,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,首先就要從家鄉開始,“之前我一直在嚐試著把很多國外的騎行的路線帶到國內中來,其實在我們國內,我的家鄉山東就有很多美景,有很多適合騎行的得天獨厚的環境,於是我就萌發了這個想法,我要用自己的方式——騎行的方式向國外介紹自己的國家,自己的家鄉。”
張京坤的社交平台上寫著這樣一句話:“活得真實,有模有樣。專心騎車,用心做事。心存善意,不愧於天。”世界上最幸福的人,莫過於用努力和堅持,把夢想變成了現實。在經曆過高峰與低穀之後,這個熱愛騎行的男孩,終於把夢想做成了事業。
“也許你現在的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,那就試圖把你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讓你自己變得更有價值一些,為你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,你一定會收獲一個你想要的自己。”
閃電新聞記者 孫東昊 韓雷報道
想爆料?請登錄《陽光連線》(http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撥打新聞熱線0531-66661234或96678,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(@齊魯網)提供新聞線索。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-81695052,誠邀合作夥伴。